2022-10-18 15:23:51 浏览量:
一、劳动教育基本情况
1.制度与机制建设
学校成立了劳动教育工作小组,教学校长孙涛同志任小组组长,政教处李明学主任任副组长,各专业部德育主任、劳动教育科研组成员、各班级班主任为工作组成员,负责全校的劳动教育工作开展。首先由孙涛校长带领各处室以及全体班主任进行劳动教育文献资料学习,学习国家、省、市关于劳动教育相关政策文件以及具体工作要求,学习其他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优秀案例和经验。政教处根据文件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负责具体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劳动教育课题组成员负责设计具体的劳动教育实践研究方案,以及具体的劳动教育效果评价策略。各专业部按照政教处的要求,充分领悟劳动教育的教育宗旨,根据各自专业特点以及学生原有的劳动教育基础开展相适应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课题组成员及时进行调查研究,形成文字报告,反馈到政教处,共同修订实施方案。
2.内容与实施
学校已经将劳动教育纳入到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融入有关劳动的思政教育。每周一下午安排两节劳动课,全校学生对教室、宿舍、校园进行彻底打扫。
整合校园内的劳动教育资源,充分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让劳动教育走进学生的校园日常生活,晨起后整理宿舍内务,就餐后刷洗个人餐具做起,培养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和热爱劳动的习惯;以班级为单位,每天对教室进行卫生打扫;让劳动教育走进实训课堂,充分挖掘专业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的教育资源,开展贴近对应专业的劳动教育,宗旨是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依托技能大赛平台开展技能节展示活动和校级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让劳动教育走进农业现代化实训基地,依托现代化农业基地开展农耕劳动教育,让学生亲自参与具体的农耕劳作,出出力流流汗,接受农耕锻炼。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学生树立以劳动铸基、以奋斗开路的担当精神,学校九月份开展了丰富的劳动周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到敬老院送温暖,组织开展全校技能大赛活动,开展“文明教室”和“文明宿舍”评比活动,等等。每一个活动都由班主任精心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认真组织进行评价,活动成效显著,促进了校园劳动教育文化的建设,培养了班级凝聚力,改善了学生的精神面貌。
通过家校共育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劳动教育中,学生休息回家后布置一定的劳动作业,请家长配合学校落实这项工作,并反馈到班主任,班主任给予及时评价。
通过校企合作,组织高二年级学生参加企业锻炼,让学生亲自参与到企业生产实践中,从而感受企业文化与制度,体会工作的艰辛以及劳动带来的快乐。
3.条件保障
学校成立了劳动教育工作小组,专门研究如何开展本校的劳动教育。学校开设农业、汽修、机械、服装、烹饪等十几种专业,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技能实训场所,为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另外,本校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家庭,具备充足的劳动机会,方便于通过家校合作开展家庭劳动教育。还有,学生长期住宿在学校,有助于开展丰富的校园日常劳动实践活动。同时,学校还是江苏省农业特色学校,具有先进的现代化农业实训基地,而且学校地处农村,为学生参与农业生产实践劳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4.师资建设
在第五期省职教教改课题中,学校的《立德树人视域下农村中职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成功立项,课题组成员接受了专业的培训,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该课题组将以本校学生为研究对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认真研究有关劳动教育的文献资料,以及国家、省、市关于劳动教育的政策意见与工作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有效的可行的劳动教育方案,尽量研究出具体的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策略和评价机制。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一边探索,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再通过实践研究形成理论成果,进一步指导本校的劳动教育工作。
5.素养评价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从劳动态度、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等多元化的评价角度制定评价机制。政教处制定了日常劳动教育的评价考核表,各实训室制定了本专业的劳动教育评价表,实训处制定了企业锻炼的评价考核表,团委制定了志愿者活动考核评价表,等等,最后由班主任在学期末汇总统计每一个学生的最终得分,纳入到期末成绩考核中。通过多元有效的评价,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真正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精神,改善农村中职生的精神面貌和综合素质。
6.宣传引导
学校以讲座、班会、黑板报、手抄报的形式把劳动教育融入到了校园文化中,学校网站也已经设立了劳动教育专题板块,定期宣传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成果,学校还定期在彭城教育网上传学校的劳动教育情况,展示我校的劳动教育风采,通过开展劳动模范进校园等系列活动,逐渐在学生的心里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意识,引导学生摆正劳动教育的观念,把“劳动光荣,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种子种在学生心里。
二、开展劳动教育的经验、特色做法
首先,针对本校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及现有问题,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态度,提高原有的劳动能力和本领为目的,制定了有效的可行的劳动教育方案。然后,根据劳动教育方案,设计具体的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策略,例如,通过家校共育和校内日常劳动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专业特点,依托实习实训、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劳动教育,通过校外公益服务劳动、农业实训基地劳动、下企业实训开展劳动教育。还制定了多维度多元化的评价策略,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真正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精神,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和综合素质。采用案例跟踪调查的形式进行实践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理论成果,推广到全校的劳动教育中。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目前,中职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大点:第一,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学生对待劳动教育的态度有所偏颇,他们觉得劳动只包括体力劳动,而脑力劳动则不包括在内,认为“劳动”与“干活”这两个概念是画等号的,而且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职业是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认为成为一名体力劳动者是可耻的;第二,学校的劳动教育缺乏明确的目标和系统的推进机制,教育的手段也不够恰当,实施途径缺乏统一性,导致劳动教育开展受阻,教育效果不好,缺乏创新力。
综合分析,总结出产上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家庭没有在劳动教育中充分发挥基础作用。由于家庭环境和传统劳动观念的影响,部分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比参与体力劳动更重要,认为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更光荣,造成孩子们从小缺乏正确的劳动意识。还有部分家长过于宠溺孩子,不放手孩子参与日常家务劳动和社会实践劳动中,导致孩子没有参与劳动的机会,更感受不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体验。其次,学校还是没有没有深刻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因此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度还是不够,比如师资建设和经费统筹安排上需要进一步完善。另外,社会没有在劳动教育中充分发挥支持作用。例如在农村中职的校企合作中,企业与学校的融合度不够,没有真正达到校企合作的理想目标,而且学生参与其他社会实践的机会也不多。
以上是我校的劳动教育调研报告,接下来我们会针对本校劳动教育存在的现有问题,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借助家校共育,结合附近的农业、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努力探索有效的可行的劳动教育方案,开展切实可行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试图转变学生原有的劳动意识和观念,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提升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职业素养。
上一条: 劳动教育调查问卷(家长卷)
版权所有:金沙7979登录入口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张集镇
网络维护:金沙7979登录入口网络中心
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
江苏省四星级中等专业学校
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发布时间: 2022-10-18 信息来源: 作者: 阅读次数:
一、劳动教育基本情况
1.制度与机制建设
学校成立了劳动教育工作小组,教学校长孙涛同志任小组组长,政教处李明学主任任副组长,各专业部德育主任、劳动教育科研组成员、各班级班主任为工作组成员,负责全校的劳动教育工作开展。首先由孙涛校长带领各处室以及全体班主任进行劳动教育文献资料学习,学习国家、省、市关于劳动教育相关政策文件以及具体工作要求,学习其他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优秀案例和经验。政教处根据文件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负责具体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劳动教育课题组成员负责设计具体的劳动教育实践研究方案,以及具体的劳动教育效果评价策略。各专业部按照政教处的要求,充分领悟劳动教育的教育宗旨,根据各自专业特点以及学生原有的劳动教育基础开展相适应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课题组成员及时进行调查研究,形成文字报告,反馈到政教处,共同修订实施方案。
2.内容与实施
学校已经将劳动教育纳入到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融入有关劳动的思政教育。每周一下午安排两节劳动课,全校学生对教室、宿舍、校园进行彻底打扫。
整合校园内的劳动教育资源,充分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让劳动教育走进学生的校园日常生活,晨起后整理宿舍内务,就餐后刷洗个人餐具做起,培养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和热爱劳动的习惯;以班级为单位,每天对教室进行卫生打扫;让劳动教育走进实训课堂,充分挖掘专业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的教育资源,开展贴近对应专业的劳动教育,宗旨是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依托技能大赛平台开展技能节展示活动和校级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让劳动教育走进农业现代化实训基地,依托现代化农业基地开展农耕劳动教育,让学生亲自参与具体的农耕劳作,出出力流流汗,接受农耕锻炼。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学生树立以劳动铸基、以奋斗开路的担当精神,学校九月份开展了丰富的劳动周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到敬老院送温暖,组织开展全校技能大赛活动,开展“文明教室”和“文明宿舍”评比活动,等等。每一个活动都由班主任精心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认真组织进行评价,活动成效显著,促进了校园劳动教育文化的建设,培养了班级凝聚力,改善了学生的精神面貌。
通过家校共育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劳动教育中,学生休息回家后布置一定的劳动作业,请家长配合学校落实这项工作,并反馈到班主任,班主任给予及时评价。
通过校企合作,组织高二年级学生参加企业锻炼,让学生亲自参与到企业生产实践中,从而感受企业文化与制度,体会工作的艰辛以及劳动带来的快乐。
3.条件保障
学校成立了劳动教育工作小组,专门研究如何开展本校的劳动教育。学校开设农业、汽修、机械、服装、烹饪等十几种专业,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技能实训场所,为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另外,本校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家庭,具备充足的劳动机会,方便于通过家校合作开展家庭劳动教育。还有,学生长期住宿在学校,有助于开展丰富的校园日常劳动实践活动。同时,学校还是江苏省农业特色学校,具有先进的现代化农业实训基地,而且学校地处农村,为学生参与农业生产实践劳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4.师资建设
在第五期省职教教改课题中,学校的《立德树人视域下农村中职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成功立项,课题组成员接受了专业的培训,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该课题组将以本校学生为研究对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认真研究有关劳动教育的文献资料,以及国家、省、市关于劳动教育的政策意见与工作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有效的可行的劳动教育方案,尽量研究出具体的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策略和评价机制。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一边探索,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再通过实践研究形成理论成果,进一步指导本校的劳动教育工作。
5.素养评价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从劳动态度、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等多元化的评价角度制定评价机制。政教处制定了日常劳动教育的评价考核表,各实训室制定了本专业的劳动教育评价表,实训处制定了企业锻炼的评价考核表,团委制定了志愿者活动考核评价表,等等,最后由班主任在学期末汇总统计每一个学生的最终得分,纳入到期末成绩考核中。通过多元有效的评价,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真正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精神,改善农村中职生的精神面貌和综合素质。
6.宣传引导
学校以讲座、班会、黑板报、手抄报的形式把劳动教育融入到了校园文化中,学校网站也已经设立了劳动教育专题板块,定期宣传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成果,学校还定期在彭城教育网上传学校的劳动教育情况,展示我校的劳动教育风采,通过开展劳动模范进校园等系列活动,逐渐在学生的心里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意识,引导学生摆正劳动教育的观念,把“劳动光荣,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种子种在学生心里。
二、开展劳动教育的经验、特色做法
首先,针对本校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及现有问题,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态度,提高原有的劳动能力和本领为目的,制定了有效的可行的劳动教育方案。然后,根据劳动教育方案,设计具体的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策略,例如,通过家校共育和校内日常劳动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专业特点,依托实习实训、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劳动教育,通过校外公益服务劳动、农业实训基地劳动、下企业实训开展劳动教育。还制定了多维度多元化的评价策略,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真正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精神,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和综合素质。采用案例跟踪调查的形式进行实践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理论成果,推广到全校的劳动教育中。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目前,中职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大点:第一,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学生对待劳动教育的态度有所偏颇,他们觉得劳动只包括体力劳动,而脑力劳动则不包括在内,认为“劳动”与“干活”这两个概念是画等号的,而且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职业是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认为成为一名体力劳动者是可耻的;第二,学校的劳动教育缺乏明确的目标和系统的推进机制,教育的手段也不够恰当,实施途径缺乏统一性,导致劳动教育开展受阻,教育效果不好,缺乏创新力。
综合分析,总结出产上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家庭没有在劳动教育中充分发挥基础作用。由于家庭环境和传统劳动观念的影响,部分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比参与体力劳动更重要,认为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更光荣,造成孩子们从小缺乏正确的劳动意识。还有部分家长过于宠溺孩子,不放手孩子参与日常家务劳动和社会实践劳动中,导致孩子没有参与劳动的机会,更感受不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体验。其次,学校还是没有没有深刻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因此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度还是不够,比如师资建设和经费统筹安排上需要进一步完善。另外,社会没有在劳动教育中充分发挥支持作用。例如在农村中职的校企合作中,企业与学校的融合度不够,没有真正达到校企合作的理想目标,而且学生参与其他社会实践的机会也不多。
以上是我校的劳动教育调研报告,接下来我们会针对本校劳动教育存在的现有问题,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借助家校共育,结合附近的农业、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努力探索有效的可行的劳动教育方案,开展切实可行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试图转变学生原有的劳动意识和观念,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提升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职业素养。
上一条: 劳动教育调查问卷(家长卷)